“无用”的知识,能预测哪只股票该买?

2023中考分数相继公布,接出来的志愿补报环节,哪些专业就业率更高,甚至学哪些专业能挣钱,成为一些考生和父母关心的话题。

在《经济学的意义》这本书中,上海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介绍了经济学专业的相关情况。好多老百姓觉得,经济学是无所不包的学问,就能预测哪只股票该买,楼价是涨还是跌等等,但姚洋说,好多时侯,经济学家并不能否挺好地回答那些问题。

他说,在清华国发院MBA项目刚才开班的时侯,好多人也会问“能不能直接教我如何挣钱,或则如何能够换一个更好的工作”。但是事实是,经济学教育(虽然是像MBA这些应用型的管理教育)估计教不了你们具体如何挣钱和找一个好工作。

这么,还有必要报名和学习经济学吗?

▲老师指导中学生补报志愿。图/ICphoto

文|姚洋上海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摘编|米粟本文摘编自《经济学的意义》,姚洋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有删减。

“无用”的知识?

高质量的生命须要自我构建的滋润。知识不多的人总是问学了知识会有哪些用,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个人生活得优劣和他学不学社会科学,或其他门类的知识,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然而,生命是有质量之分的。人生如白驹过隙,到头来假如你发觉你对生活过的这个世界知之极少,莫非不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吗?每一个人都应当学一点儿“无用”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的知识,不光是经济学,还有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只有这样,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人。

假如要落到实处,我想,学习经济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的第一个意义,就是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后来读了学院再回到农村,从我受的教育出发,会觉得农户在好多方面比较保守。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舅舅同学都想生女孩,但是不能只生一个,要生好几个。我当时就很不理解,认为这些看法很不理智,生了如此多小孩不会受穷吗?并且生多了还要罚金。

学了经济学以后,我发觉,这些行为的主要诱因是农户生活在自己的约束条件下,在这种约束条件下,她们就必须作出选择。例如,劳动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料,要是不生孩子,家庭收入就上不去。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考虑,虽然我们觉得这些思想有很大的局限性。

其实,还有社会学的缘由,一个是传宗接代的观念,还有一个让我震惊,是在村庄里学生赚钱,女孩多了就有说话的权力,这也是特定历史条件约束下的产物。学一些经济学的知识,可以提升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能力。

另外一个反例,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中国人当中“不讲规矩”的人比较少,在这一点上整个东亚地区都差不多。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循规蹈矩的。为何呢?我认为其中可能有一个经济方面的诱因。

整个东亚地区的气候很有规律,我们有暴雨,也有蝗灾,然而总体而言,一年四季分明。中国人还发明了二十四处暑,你不依照处暑走,到夏天就没有收成。我伯母大字不识一个,但他之前是生产队里的脑部,哪天该去泡谷种,哪天该去播种,哪天要去锄草,他都一清二楚。我当时还小,就认为他没有文化,如何能记住那些东西呢?并且,他就是全记住了。

▲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假如村庄里出了一个人,他不按量去种粮,那他家就没收成。这其实都跟经济学无关,但这种事情背后的底层逻辑,和我们经济学的理智人假定是符合的。

补充一点,对年青人来说,学一些经济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是有用处的,你们会愈加理智地剖析自己的优势,这也是经济学所谓的比较优势。

我非常想举脱口秀艺人李雪琴的反例。她是上海学院的结业生,学新闻传播的,从专业来说肯定是要做记者。她一开始也是奔向这个方向发展的,还到伦敦学院去留学。

然而,她前面没有去做记者,尽管她自己说是遵照内心的选择,但我认为她心中肯定是做过比较的。她误打误撞做脱口秀,最后发觉自己在脱口秀方面的潜力还不错。并且,她还有上海学院结业生知识面广的优势,她的脱口秀里有好多他人想不到的东西。在演艺界,这就是她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比较优势。

所以,年青人学会这一套比较理智的思维方法,可以把自己未来职业的方向想得更清楚。

经济学三个有用的概念

我们每位人的工作跟经济学都有关系,这也是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不同的地方。

如果我是一家公司的白领,跟社会学、政治学看似没哪些关系,但经济就摆在我们眼前,天天都在做相关的工作。有几个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对我们的日常工作而言是很有帮助的。它们分别是:边际、反馈、均衡

第一个概念是边际。边际思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论,是经济学中的一大革命。所谓边际思维,就是让我们去想最后一个人或则最后一个单位的商品,会发生哪些事情。

假如你是做销售的,对边际一定要一清二楚,否则你会很浪费时间。对有些人来说,你不去做他的工作,他照样会买这个产品,由于他是真喜欢这个产品,你不应当在这类人身上花精力;还有一些人,你费很大力气,她们也不会买你的产品。还是应当在这些想买又不买,处于边际上的人身上花精力,想办法把她们转变过来。

边际思维还有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在给定其他诱因不变的情况下,考虑一个诱因的变化会带来哪些变化。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遇见好多人,你回应他的东,他就说西该如何办,结果把自己绕进去了。经济学家都会先把这个事情理一遍,确定哪一个诱因或则哪几个诱因是须要主要考虑的,之后给定其他诱因不变,只变动这一个或几个诱因,去看会发生哪些样的变化。

第二个概念是反馈。每位人就会面临各类新政变动。例如公司拟定一个奖励新政,职工都会对此作出反应,这么,公司在颁布新政之前就要将这个反应考虑进去。

再例如初期我们搞经济的时侯,面临一个困扰,那就是外汇过剩。外汇太重要了,我们须要用外汇去买其他国家的机器设备,但我们的外汇总是不够。如何办?当时想的是可以把中国商品的出口价钱抬初一点,这样就可以赚到更多的外汇。一个办法是低估人民币的币值——人民币更值钱了,就可以换来更多外币,美元也好,港元也好,这样就解决了我们的外汇过剩问题。

但事实上,那么做没有解决外汇匮乏的问题,为何呢?由于当时没有想到第二步——国外的消费者会作出反应,人民币币值低估以后,中国出口的东西就贵了,人家就不买了。只要不买你的东西,你就赚不到外汇。我们就步入一个下行循环。

▲江苏省启东市一家建行的工作人员清点港元现汇。新华社发徐劲柏摄

这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后来到1994年,我们进行了人民币汇率产生机制变革,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轨。一开始你们也有担忧,觉得人民币贬值,那外汇可能会更紧张了。但结果正相反,六年以后,我们愁的反倒是外汇太多了。

第三个概念是均衡。普通人可能不晓得均衡是如何形成的,也不会像我们经济学家这样去估算均衡,并且可以培养相应的思维方法,就是把现实世界的存在想像为一种均衡的存在。这其实不是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是用均衡作为一种剖析工具去思索现实世界。

例如,价钱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饰演着重要角色,和我们每位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赚钱,通缩尚且不好,但价钱增长也会伤害一些人。农产品的价钱增长就属于后一类,即所谓的“谷贱伤农”。

“三农”问题是老百姓和决策者关心的大事,国家基本上每六年才会有一个关于农村的大新政。不少人一听要发展乡村,就马上想到大力发展农业。好多企业也响应呼吁,投入重金帮助乡村发展农业。并且,耳朵只盯住传统农业,可能疗效不会太好。

我们有几千万农民,农民之间的竞争是完全竞争。在这些情况下,农产品价钱就不可能上去,而更多的企业去参与传统农业生产做大规模,只会进一步抬高农产品价位。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现象就是农业份额的增长,其中一个诱因就是农业是高度竞争的,农业的技术进步会抬高农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的价位。

让我给你们讲一个现实中的事例。我老家在安徽省宿松县,哪里产桔子,原先香蕉比较贵,但如今香蕉遍地都是。有一次回老家,我父亲给我拿香蕉吃,说是他自己种的。我问他在平原种香蕉不怕他人偷摘吗?他就笑,说如今香蕉实惠,有时还不到1元/斤,都卖不出饭钱呢。

所以说,农户之间的竞争基本上都是同质化竞争,在均衡状态下,农产品价钱就上不去,农业就不挣钱。

发展乡村须要哪些?不仅维系传统农业,还要发展现代农业和配套技术产业服务体系,一些地方还可以依照当地资源禀赋,有针对性地发展非农产业。对我们的决策者以及企业来说,把握一些经济学的原理,还是十分有帮助的。

学经济学能不能挣钱

如今再回到最初提及的普通老百姓的疑惑和对经济学的种种误会。一方面可能是普通人对经济学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和经济学本身的假定有关。

经济学家从一个带有一定特殊性的假定出发,之后推演下来一套理论,最后再运用这套理论去解释现实。所以从本质上说,经济学是带有解释性质的,而这些解释代表的是平均状态,是通常情况。

但若果想要挣钱,只晓得平均状态是不行的,挣钱必须关注极值。这也是经济学家似乎很懂经济运行的规律,并且到了实操方面,他未必能比得过一些普通人的诱因。

清华国发院的宋国青老师,纽约学院经济学博士,他的儿子是个高中生,但他教会了父亲如何交易证券,并且是交易国际证券,结果儿子赚到钱了,他没赚到钱。

现实中挣钱掌握的就是极端的情况,须要勇于冒险。而经济学家可能会瞻前顾后,考虑各类影响诱因,等考虑完了机会已然没了。宋老师的儿子可能就晓得一个最简单的“追涨反弹”的道理,再加上一点冒险精神,他就冲进去了。

所以在市场上要挣钱,一定要赚极值的钱,创新也一定要找一个自己能“垄断”的地方,而经济学家是很讨厌垄断的,有了垄断,做研究、写模型都很艰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缘由。所谓的炒股、买房子,虽然也是专门的学问,是做金融的人专门去研究的。金融学曾经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但如今渐渐弄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包括股市、债市等,还有房地产,也是金融学研究得更多。

▲新华社资料图

一个金融学家天天研究哪些情况下可以挣钱,但倘若研究透了,他也未必能赚到钱。第一是金融非常复杂,第二是现实顷刻万变。你把某个方面研究透了,之后去挣钱,但很快你们都晓得如何根据你这个方式去挣钱了,这样市场都会回归均值,谁也赚不到钱。除非你不告诉他人你的方式,但即便不说,他人通过你的买卖行为,也能很快断定下来你的方式,所以你早晚会赚不到钱。

第三是时间投入的问题。例如有些老年人炒股反倒能赚到钱,由于她们乐意花时间天天在那里盯盘,而一个金融学家不可能天天盯住屏幕去盯盘。金融学家才能指导你们的只是一些基本的规则,具体要应用到什么股票里面,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我们一定要把学问和实操分开,学问是要总结普遍的规律,实操一定是应用个性化的策略。在解释现实这个方面,经济学虽然和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差不多,都是总结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律。

我们须要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是做学问的好处。但这种学问的预测功能并不好,经济学并不能保证你赚到钱。

在实操上,假如你没有一个个性化的投资策略,没有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找到市场上才能形成超额利润的地方,这么你是赚不到钱的。

不要以矫饰态度来学经济学

一些父母抱着矫饰的态度让儿子学经济学。一个有意思的发觉是,股市暴跌的时侯,会有更多的中考生报经济学专业,经济学专业的投档分数线都会起来。这说明,有的父母在给女儿报志愿的时侯是希望儿子去学习挣钱的。并且,经济学不是教中学生怎样去挣钱的学科,而是提升中学生认知经济和社会的能力的学科。

这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假如要选择经济学,应当保持哪些样的态度、抱哪些样的目的来学经济学呢?

对绝大多数学经济学的人来说,最后成为经济学家的机率实际上是很低的。各个学科都是这样,物理更是这样。成都学院物理大学每年招收大约200人,但同一届里能有1%~2%的人最后真正成为物理家,就已然很不错了。经济学可能还没有这个机率高,由于学经济学的人更多(我恐怕机率也就是千分之几)。

中国有好多财经高校,它们的中学生绝大部份以就业为导向。例如,一个中学生到财经高校去学经济学,他晓得财经高校不是培养经济学家的最好的地方,却是就业前景十分好的地方之一。事实上,财经高校的好多课都是教商业实务的,如何做生意、怎么记帐、怎么交易股票等等。

综合性学院的经济学专业通常比较少教实务类课程,而更多的是为中学生将来去做经济学家打算的。其实,就算是综合性学院的经济学专业结业生,将来做经济学家的比列也很低。

对一个小学生来说,选择经济学专业,将来是要做学问、做研究;还是去做实务,到金融部门或实体经济部门做和经济有关的工作,二者是完全不同的选择。

《经济学的意义》

姚洋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4月

这是一本献给普通人看的经济学专著。作者在书中用身边的例子生动有趣地讲解了效用、机会成本、价格、规模经济等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并梳理了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介绍了经济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等,以帮助读者建立对经济学的完整认知。

标签: 经济 外汇 学问 均衡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