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都追求低价,谁掌握更强的议价权?

“电商平台都追求优价,谁把握更强的议价权,谁能够不断给用户提供优价商品。”

撰文|李欢

编辑|翟文婷

多多总是表现出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魔性。

去年Q2,以优价闻名的拼多多向外界凸显出惊人的挣钱能力。522.8万元的产值,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39%。131万元的净收益,同样取得两位数的环比、环比双下降。

放眼整个互联网行业,这都是十分显眼的成绩。拼多多活脱脱化身一台挣钱机器。

2022年Q1,拼多多活跃卖家达到8.8亿,随后财报中不再公布卖家规模。外界一致猜想,拼多多用户下降见顶,进去平稳状态。这也意味着,拼多多长达6年的「圈人」计划即将结束。

急剧开启的是「圈钱」行动。

2021年Q2减亏为盈后,拼多多就在持续释放收益。从最初单季赢利24万元,到明年Q2收益最低点131万元,中间只越过9个季度

仔细想想,这是有些矛盾的:一个以优价闻名的电商平台,不论是客总价还是年度用户消费值,都被阿里易迅远远地甩在身旁,为何能够轻松成为挣钱机器?

一、低产值,高收益

截至目前,电商交易平台都交出了去年第二季度各自的成绩单。我们不妨先纵向对比商业模式最相仿的三家公司——阿里、美团、拼多多的赢利水平。

阿里2342万元的产值,是拼多多523万元的4.5倍,净收益(330万元)则是拼多多(131万元)的2.5倍。

再看美团,Q2产值680万元比拼多多高出157万元,净收益47万元却比拼多多少了84万元。

可以看出,三家公司里,拼多多产值规模最小,收益率却最高。本季度,阿里营收率为14%,而美团只有7%,拼多多则25%。

从人效比来看,拼多多也是一家蜗杆高效运转的公司,截至去年Q2,拼多多拥有职工1.3千人,阿里职工数22.9万。按照Wind数据,美团2022年上半年职工人数为9万。

拼多多赢利的动力从何而至?

拼多多开始决定挣钱的时点,正好是平台缩减营销投入的开始。

晚点曾专访到拼多多前职工表示,2021年,也就是拼多多开始释放收益的第一年,这些曾让十八线小城市民熟知的游戏类场景,例如「多多果园」「砍一刀」,它们的转化率都不再有「明显的疗效」。

新莓从拼多多往期财报中发觉,从2021年Q2开始,拼多多的营销费用环比增长出现断崖式上涨。从2021年Q1的78%跌至Q2的14%,再下探至同年Q4的-23%。

随后,拼多多对营销的投入又继续缩减了两个季度,直至2022年Q3海外业务Temu上线以后,营销费用增长才加幅下降。

到了去年Q2,拼多多的管理费用压缩至60万元,环比同比增长了近三成。总营运费用本季度仅降低了13万元,几乎都花在了营销费用上(Q2营销费用同比下降13万元)。

二、拼多多赚了谁的钱?

不仅三费费率的回升,收益下降的动力还来自于拼多多的货币化提速。

拼多多最核心的收入来源是广告和佣金。从2022年起,这两项收入规模一再下降。

截止2022年,拼多多平台已有1300万活跃店家,在主站总流量池趋向稳定的情况下,竞争显得激烈,店家对流量的付费意愿急剧提高。

2022年年中,拼多多即将推出了全站推广工具,在此之前,拼多多只有「多多搜索」和「多多场景」两种广告推广工具,站内有三成的销售额来自不用花钱的自然流量。

广告商业化进程由此提速。曾经,「人找货」产生的自然搜索流量是平台主要的流量来源,不用花钱的自然流量推动了站内接近三成的销售额,当搜索广告竞价水平提高以后,付费投放广告的店家数目激增,所以拼多多的广告业务收入一涨再涨。

几乎在同一时点,拼多多挥别低佣模式,开始向佣金要下降。

2018年,拼多多对图书、酒水、大家电、服装等9个品类的佣金缴纳率为0.6%(数据来自),到了2021年3月,抽佣比列下调,平台对「百亿补助」的数码、美妆、家电等品类缴纳1%-3%的佣金。2023年,拼多多部份服饰店家向我们反馈,现今每单的抽佣比列早已涨至5%。

直接反馈到数据是,2021年至今,拼多多的佣金收入迎来了100%以上的急速下降。尤其是在2022年第二季度,当脑部电商平台的广告和佣金收入录得环比负下降时,拼多多还分别保持着39%和107%的高增长。

去年Q2,拼多多再度以131%的高环比增长,获得了143万元的佣金收入,同比下降38%。

值得一提的是玩游戏赚佣金的平台,2021年Q2及以后的五个季度,拼多多阔别已久的营销投入,随着Temu的上线,重新开始下降。从2022年Q2的9%,跃升至2022年Q3的40%,随后三个季度增长在50%上下徘徊。

也就是说,2022年Q3至2023年Q2一年时间的营销费用,比上一年同期内多出215万元。

我们很难划分这215万元是不是都用在了出海业务,但若果没有这项新业务,拼多多释放出的收益,比现今还要多。

三、低价的本质

前文说到,在拼多多流量基本盘保持稳定,而店家数目却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流量竞争引起店家投放广告的意愿提高,这是拼多多收入大增的基本动力。

但问题是,拼多多以优价闻名,优价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相当于店家在投放广告,降低营运成本的基础上,必须能够保持优价能力。

压力之下,已有承受不住的店家选择退出。

一位店家告诉新莓,他在拼多多上卖服装和家具,营运成本比天猫、天猫都还要高,加上平台无理由敌视消费者,所以在拼多多挣钱越来越难,他在去年选择了退出,身边的同行也陆相继续退出拼多多。

面对这些情况,也有声音说,好的市场就是筛选店家玩游戏赚佣金的平台,拼多多要的不是店家数目多,而是结构化丰富。

去年7月,拼多多历任CEO赵佳臻接受晚点的专访说,拼多多现今追求有质量的发展,彰显为三个核心——高质量的生态、高质量的消费者体验、高质量的店家。这是一种变相的生态内优胜劣汰,内部竞争激化。

但对于留下的高质量店家,既要提供优价商品,又要投钱打广告,还要挣钱。平台必须有能力实现这不可能三角。

诞生之初,拼多多就是以优价获胜的电商,最核心的缘由是,这个电商新秀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海量流量。

由于总流量成本低,所以平台流量分发成本也低,而给店家带来的订单量却是巨大的,所以平台能够获得议价权。

初期的分发规则是,比起花钱做投放,店家主动对商品提价销售,获得的流量爆光反倒更多。所以平台运转的默认规则:优价更有流量。

本质上,拼多多是在通过后端的批量订制需求,促使前端供应链的变革。以「半计划经济」推动实现供给侧的「半市场经济」。也就是说,拼多多帮助店家做得是批发生意。

而拼多多在店家营运成本降低的情况下,还要保持议价能力,必须不断扩大平台的整体流量池。社区团购(多多卖菜)和海外市场(Temu)就是拼多多寻求新增量的两个最显著动作。本质都是在帮助同一拨店家,降低更多销售渠道,获得更多订单。

只有不断扩大流量池,拼多多才对店家有议价权,才可以保证平台和店家同时挣钱。

四、电商集体优价运动

这个逻辑,易迅和天猫其实也懂。优价不仅仅是拼多多一直追求的母题,也是去年电商的主题。

易迅提出优价策略已过半年,管理层希望的是,易迅的优价不是无底线的优价,而是一种根基于供应链的「系统化综合能力」。在确保「快」和「好」的前提下,做到足够的「省」,追求的是极至性价比。

在具体的执行上,平台规则、流量分发机制、采销机制等各方面须要不断地优化调整,例如流量平权,给POP更多资源倾斜,防止自营圈占POP生存空间。

易迅百亿补助推出之际,市场集体期盼。但电子产品及家用家电收入在商品收入的占比,从2022年Q2的60%上升至2023年Q2的65%。此消彼长,于是日用百货类占比从40%增长至35%。

而日百是刘强东规划中POP的核心品类,也是优价策略的重要施行者。从实际结果来看,执行优价策略半年以来,易迅的自营优势反倒提高了。

「价格力会战」同样是天猫淘宝本财年的战略重点。

2024财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剖析师大会上,戴珊提及,淘天集团先从用户视角出发,先让用户下降,再到店家下降,最终促使收入下降,产生这样一个正向循环。

而所谓价钱力战略,主要逻辑是让店家以优价换流量——平台通过流量资源分配的倾斜,让店家配合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供给,在流量下降困局下实现交易规模的突破。

但在这之前,店家想要被更多流量捕捉,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广告投放,店家的订购意愿和订购能力是流量分配的核心规则。优价力战略也是基于现有流量的再分配,而不是降低了新的供给,对先前熟悉淘系流量逻辑的品牌店家会导致一定的影响。

戴珊在8月的财报电话大会提及,我们既要让用户在天猫淘宝获得「好货不贵」的体验,也要引导店家提升货品性价比,来换取生意的规模化成长和常年稳定的回报。

对电商平台来说,2023年注定是不平淡的一年。全网流量渐趋稳定,没有新供给的情况下,平台都追求优价,只能不断向各自供应链要效率。

谁把握更强的议价权,谁能够不断给用户提供优价商品。

标签: 多多 低价 商家 流量 季度

  • 评论列表 (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