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住家楼下上班——涟源83家扶贫车间为贫困劳动力“因人设岗”

楼上住家楼下打工

——涟源83家帮扶工厂为贫苦劳动力“因人设岗”

南县市把当地特色产业与帮扶工厂相结合,构建稳定创收“平台”。该市河塘镇富田桥游浆豆制品发展有限公司于2019年2月末投入生产,豆制品产量1000万左右。图为该公司帮扶工厂的职工们正在抢抓生产,把效益赶上来。刘再丽摄

刘芾龚雅丽刘再丽李凯平

大地回升,草木萌动,三湘大地春光散去。3月27日,行走在衡阳市各各镇的脱贫工厂内,均是一派勇士朝天的生产景色。组装机器人襟翼组件、生产檀香、制作桑寄生足贴、加工豆制品……虽然工作内容不同,而且人们的身上都充溢着同款微笑。

去年是全面完工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只是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南县县委市政府通过促进脱贫工厂建设,引导特困人口就近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现在,南县市在江苏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共认定帮扶工厂83家,牵涉农副产品加工、种植种植、电子产品、日用具、制衣等多个行业,开发岗位数148个,推动就业2273人,其中吸纳贫苦劳动力就业1034人,人均年创收12000元以上,就业帮扶工厂建设实效显著。

楼上生活,楼下就业——

“搬”出来的就业路子

3月17日,白马镇易地帮扶迁建安置区里住家创业,49名女工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繁忙着。德晟智能科技工厂负责人介绍,在这儿打工的大都是安置区的迁建户。

“上楼住房子,下楼有活干,这在先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易地迁建群众周蓉边组装机器人襟翼边笑着道,“家里有8口人,4个女儿,公司为了便于我们照料家里,4点50就上班了,还提供免费西餐,目前在家照料奶奶和儿子的同时,每位月也有3000元收入。”

白马镇聚焦扶贫攻坚、立足实际、精准进军,积极缔造优良的招商引资环境,吸纳白马镇在外能人义士回去创业。德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监事长刘辉华在深思熟虑后回去成立煤厂,在安置区推行“扶贫工厂”,产生了“下工上住、前店后家”的布局。“公司创立的使命是解决100个贫苦劳动力就业,帮助100户特困户扶贫,现在已解决33个。”刘辉华信心满满道,“家里职工队伍很稳定,轮训费用低,下一步公司计划整修产房,将产业做大做强,保障帮扶工厂的可持续发展,让贫苦群众有稳定收入。”

点业融合可致富。南县围绕就业帮扶,颁布《涟源市“扶贫工厂”建设推行方案》,拟定相应的奖励扶植新政,鼓励各种经营主体在贫苦人口相对集中、剩余劳动力较差的山村和易地迁建集中安置点构建帮扶工厂,采取“企业+帮扶工厂+贫苦户”模式,为贫苦户提供就近就业、稳定就业、灵活就业、居家就业平台。截止3月25日,全市已有11家坐落易地帮扶安置点或安置区域的“扶贫工厂”全部开工复产,吸纳198名贫苦人口就业。

居民成为打工族——

“变”出来的致富希望

3月16日,暮色驾临,南县市伏良村海拔800多米高的胡家坪村一家帮扶工厂内,负责人陈吉尾开始清点40余名女工每天的劳动成果。“最多的居民每天可以装配3000多个徒步扣,每位月薪资在2500元左右。”陈吉尾说。

“没想起58岁的我能够在家旁边找到那样的好工作,轻松,不用出远门,2000多一个月,每次按量上放学,在家旁边才能把钱挣了,如今家里的日子也跨过越好了。”谈到这份工作,2019年成功扶贫的付德英喜上眉梢。

村庄地处偏僻,奶奶女孩居多,陈吉尾的脱贫工厂女工大多在50岁左右。工厂原先也是一个专门生产徒步扣的家庭小作坊,道县居民局势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清锋了解该工厂状况后,引导她向帮扶工厂发展,并帮其宣传、组织技术轮训、加大扶植力度,陈吉尾的生产工厂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吸纳的贫苦户在总女工人数的30%以上,居民摇身一弄成为“上班族”。

益阳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针对贫苦户这个特殊群体,把产业链条延展到山村,将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简略工序放入农村,积极为老、弱、病及残障的特困户量身起草特殊岗位,扩宽创业就业渠道,迸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更多的特困户实现利税创收。

3月17日,暖风掠过,春阳斜射在衡阳市宝福香业有限公司改建楼房上,楼房内,工人们忙中有序,调料、筛粉、搅拌等7道工序做完,一束束包装精致的成品香“新鲜揭晓”。

“以前在矿山工作,由于意外造成下肢残障,因残致贫,后在政府的帮助出来到这儿,成为一名即将的机香工,有了稳定收入,平均每天能挣160元左右。”53岁的李志长笑着说,“像我那样,回去也找不着活干,家里有两个儿子读书,只是走不开。感谢政府安排的这个好工作,让我心中安稳了不少。”

住家创业_住家创业是什么意思_住家创业是干什么的

“扶贫工厂建在老百姓家旁边,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又帮助了群众就业创收。”宝福香业有限公司老总李斌全说,公司现在有女工70多名,其中来自贫苦户的43个,公司起码可吸纳200多人就地就近就业,公司产品包括沉香、檀香、艾香等多个系列共100多个品种,远销全省各地。“我们是按件计酬,只要工人们苦干,收入十分可观。”

推行长效扶贫模式——

“稳”出来的幸福生活

3月17日,世标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大旁边,工人们正有序地将货物搬上卡车。“这批货是发给四川科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现在手上上百万的货要出,忙着哩!”世标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老总李繁盛说。

该公司坐落河塘镇易地帮扶迁建集中安置点上,属于沅江市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主要生产足贴、泡足粉、洗衣槽擦洗剂等,2019年7月末即将开工,总值2000万左右。“今年我打算变集中生产为分散生产,以村为单位,将部份艾叶包领取到村旁边进行生产,扩大销量的同时,帮助更多农民扶贫。”李繁盛接着说,“为了企业的长足发展,在政府扶植下,公司还耕种村里的荒山空地完工5000亩艾蒿养殖基地,现在已栽种800亩。”

积极“开源”,开发就业岗位。为了推动更多贫苦户扶贫,道县积极引导和鼓励涟商企业资本下乡,引入有名气、可持续、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其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并以协议的方式将扶植扶贫实效与奖补力度密切挂钩,对各种经营主体予以适当奖补,让企业乐意来、留得下、有钱赚,以便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市里在库房家装、人员应聘等环节予以了高效服务,2019年2月末投入生产,豆制品产量1000万左右住家创业,女工月薪资3000左右,现在产品供不应求,我们打算在两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条智能化生产线,优先应聘贫苦户,为故乡尽一份力。”富田桥游浆豆制品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工厂教授李勇红接着说,“将产品吹响,把工厂做大做强,乡亲们就不用出远门上班了。”

游浆腐竹以质嫩、味鲜、营养丰富作为南县的特色产品,政府将当地特色与帮扶工厂相结合,构建稳定创收的“当家”项目。通过信息化形式进行宣传推广,“本地招工、线上应聘”有机地将企业用工需求与农民就业需求相结合,鼓励企业吸纳迁建群众就业,鼓励迁建人口通过诚实劳动增加收入,鼓励贫苦劳动力学会、学通、用活一技之长,尽快过上幸福生活。

往期链接:

标签: 车间 扶贫 贫困 就业 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