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视频赚钱”App实际上根本无法小心防范,涉及到充值或是个人隐私
新闻背景:
“边刷视频边挣钱”“轻松日赚百元”……在部份短视频平台、网络社交平台上,我们常常能看到那样的广告语。但事实却并非这么。日前,据媒体报导,多款堪称可以“刷视频挣钱”的App,实际上根本难以兑现。
看起来很美,看似是骗局
现实中,一些平台通过设置提现额度等手段,变相压低提现门坎、加大提现难度。这些状况下,消费者刷了视频却未能提现,相当于白白为平台“打工”。而平台只需投入少量的广告费,才能获取不少流量。
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听到“刷视频挣钱”颇受消费者欢迎,也开始运用这些方式敛财。例如,某App声称刷视频有“高收益率”,但用户下载后发觉,每次能免费观看的视频总量有限,只有储值才会解锁更多权限,而充完钱后,App里的“账户余额”根本没法提现,向平台投诉也得不到反馈。因为不少人缺少维权意识或则不清楚维权途径,但是诈骗,也只好默默承受损失。
告诫消费者“天上不会掉馅饼”
网路空间的挑逗太多,网民们多学习些安全上网常识,多了解些伎俩套路,能够提升自身识别力,不断提升严防意识。对于这种披着美好“画皮”的App,你们一定要增加提防,固守安全底线。
对于各类来源不明的App,以及轻轻松松挣钱的说法,消费者要提防严防,牵涉到储值或是个人隐私的,更是要慎重对待。只有消费者自身注重网路安全严防,才有或许避免“赚钱套路”横行。
监管部委应联手进行全面整治
“刷视频挣钱”类广告在互联网上十分常见,这种宣传用语是否规范、会不会欺骗消费者、平台提现规则是否合理合法等,都应成为整治的重点。对这些设局诈骗的平台,应依法给予惩处。这还要各地的市场监管、公安、网信等部委联手行动,进行全面整治。
近期媒体披露的一起案件显示,一名刷短视频赚红包的用户在提现未果后,将平台告上法院,法官裁定支持了该用户的提现恳求,为试图耍套路的平台“上了一课”。要发挥这些诉权的教育警示作用,提醒平台应当诚实守信、合规经营。
(以上综合法制晚报、南方网、红网)
V角度:
@乌不拉叽小仓鼠:这些广告还四处都是。
@我们家6呢:别被套路了。
@财神麒麟er:我爸被误导得天天刷视频,说能挣钱。
@可:天上不会掉馅饼。
美国经济网编后语:
“刷视频挣钱”的套路来历已久,前车之鉴也不少网上赚钱,可仍挡不住有人前赴后继地“上当”。这展现了整治的难度。监管部委应以问题为导向,举行常态化网路督察,同时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从而及时依法查处。说一千道一万,“天上不会掉馅饼”网上赚钱,用户也要保持清醒,擦亮双眼,防止贪排便宜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