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始也是想做一个任务平台,就是类似众人帮这种悬赏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中发放、发布任务攫取赏金的一个打法,项目我从去年3月开始筹划,到5月第一个版本的wapAPP上线开始营运。
我在一开始饱含了特别大的期望,但事实证明期望越高而常常心理落差越大。
现在这篇文章是一次复盘小结,小结下经验教训,也只有不断复盘能够成长,防止下个项目中遇到同样的问题,在一个坑里跌到再摔倒的人不算少数。
我先不说在平台开发上遇见的坑,只是说任务平台这个项目。我们做的是面向C端用户的任务平台,我之前也说过若果没有低频、低门坎的任务,这么用户流失还会特别严重,这只是是问题的表面。
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各个平台产品同质化,带给的问题就是一个用户只好为一家平台带给产量和利润,等这个用户被其它平台洗过了一遍,这么基本没有更多价值了。
任务平台能不能挣钱。我的答案是“可以”!
但线下的互联网大环境中,任务平台已经错失了野蛮发展的窗口期。
任务平台的赢利主要来自于两部份,一部份是信息不对称带给的价差,也就是平台方自己公布任务去赚任务价差,例如说我从上游拿了一个总价10块钱的任务,我下放在平台或许就只有5块或四块,我会按一个固定的折扣比列放在平台上,由于平台要保证起码40%的收益,而平台的收益=上游进货价-零售价-分销费用。
也别认为我心黑,在这一点上我做的早已十分良心了,起码我没干一些大平台这样卡用户固定的提现总额的事(1元、5元、20元、50元)。
另一部份是商户公布任务的服务费和用户开通会员的成本,比如99元/季度会员费,开通会员可以迄今提高一定比列的做单佣金,及开通会员专属做单区的任务等。
曾经的霸屏天下、麦小贱就是靠着无限代的会员制的打法迅速起盘,这些打法其实这在某些程度上来说早已不算是一个任务平台,只好叫披着悬赏任务外套的传销盘。
其实任务平台,任务平台会产生一个小规模的资金沉淀,资金的主要来源也就是店家公布任务时支付的成本(任务佣金、平台服务费),再有一部份就是用户未提现的钱,由于所有平台就会卡用户的提现门坎,这部份资金沉淀起码占平台流水的50%,这是任务平台一个不为人知的挣钱地方,迄今我们平台也有一半用户未主动提现。
但是,钱的余额都在用户平台账号上,而且钱却在你的口袋里啊,有点变相开了个中行的意思,但毕竟假象遮掩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为何舍弃营运任务平台了。
成因十分简略,不是由于行业竞争太大,就是由于用户无法存留。
我发觉我们的注册用户经常在稳定累积下降,而且日活用户却始终原地不动。平台上线第一个月,我通过自有流量导流了一千多的注册用户,但这部份用户日活不足8%,转换率往多了说就走个几十单每天。
我去找了一些做过任务平台的老总聊,聊了半天出来发觉基本都没有挣钱的,要么是烧钱烧的太猛现金流断了,要么是靠透支自己现有的流量和资源赚了个二三十万就没再做了。
我五月末和纵横去北京时侯也挺无奈的,更多的是有点困惑,之后心一横就把之前设想的商业方式全部推翻了,直接变革做上游渠道,舍弃自己营运平台。
上海回去以后,一周左右的时间还是在维护之前的平台,并且每天的赢利也就不少于100块钱,但基本上我一经常的时间都耗在前面。
平台任务的维护、更新及与店家核账、交单、扯皮把我搞得心力疲惫。
在做平台前,虽然早就有做拉新的同学告知过我,一千个股民也顶不上一个连长,但有一些坑不自己走一遍,也很难理解和感悟。
去年6月,我就决定逐渐舍弃自己经营平台,但之前的努力也不算枉费,我们起码在上游店家资源和任务渠道的环节打通了,然后我就决定全面转向线下充场渠道。
充场,原来就是把人邀约到公司中做任务,一次性把能做的任务能做一遍,行业里叫充场,外行也称为地推,然而地推和充场还是有巨大差别。
我为何不做B端,由于在拉新行业做上游渠道,竞争惨重程度不次于做平台,售价战是常态,挖对手的屋角只是常见操作,黑单的扣量的都是家常便饭,由于渠道资源不够硬做连长基本颇有竞争力。
渠道挣钱,就应当把业务量做上来,渠道都是靠下游渠道睡觉的,在业务量固定、下游顾客固定的状况下,也就只好靠打售价站来吸引下游顾客。
想挣钱咋整,扣你量,合格的说没合格,交10单扣你一半走。
这样干的上游渠道不止一家,并且特别伤害下游,基本也很难有做长久的。各个渠道,也常常在五毛一块的任务售价上暗自唱反调,只要你做的稍为有点规模,肯定也会被其它做上游渠道的同行顶上,派个大号潜伏在你的群里观察你的价钱,没事的时侯挖你一些人走。
在6月初四开始我们就决定做充场的招商加盟方式,到现在为止也在全省有了7家工作室(云南2、山东3、河南1、四川1)从这开始我们每次有了稳定的业务量,高峰时期每天可以走1000单。
但往旧事与愿违,去年的灾情无疑是最大的黑马。灾情我从来没想过会和我们发生何种交集,但现实证明还是太年青,灾情在去年9月初直接给了我们一击闪避,干死了我们四家充场工作室,其他同行歇业的歇业,改行的改行。
然而在9月之前我们的业务发展仍然良好,但9月最大的变动就是高中生开学了,在外省和本地念书的师生都回了中学,全省的中学直接集体封校,外边的人不让出来,上面的师生不让下来,仍然持续到明年一月一五一长假大部份的地区都无法得到好转。
去年的六月、十月是拉新行业的白色两个月,我也一度担心是我们自己经营的问题,但我问了一圈直接合作的渠道,业务量几乎都腰斩,工作室找不到做单的人,每次却面临高额的营运费用,没方法也就只好清退职员暂时歇业。
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前阵子太原灾情再度爆发,隔离诊所就离我们2英里的位置,没方法就只好再度停业。
任务平台在网路挣钱这个领域,在大多数人眼中应当算个不错的项目。
但我以一个进来人的身分再看任务平台,真的不是太容易做。
一直有人轻蔑地说,做任务平台不就是一套源码的事吗,我在易趣、互站、微擎花个几十块能够搞定,做平台真没哪些难的。
难吗,我认为真挺难的。我先来说技术上的问题,一套源码绝对解决不了做平台的技术需求。我们今天的程序,一开始是我在互站花100块钱买的,是一套基于TP3框架的H5程序,是目前市场上喵赞的神似,我坦承我有剽窃的成份,但在买了这套源码以后便走上了不归路,由于这套程序在后续二次开发上耗费了非常多的时间精力。
第一个问题,就是有正门!!!网店、互站上卖的源码基本100%都有正门,有的卖源码的老总也并不晓得,由于他的源码也不晓得是从哪家买来的,老总也根本不懂技术,也不或许每套源码都从头到尾捋一遍瞧瞧那里有漏洞和侧门。我买来的这套程序的正门说上去只是有点意思,首先它藏在一个谁都不会留意的位置,藏在上传头像的代码区域,可以说留这个蓄意程序的作者特别细节了。
这个正门能干哪些呢,虽然十分简略,就是能否通过你的服务器手动解读N个你都不晓得的域名任务平台,无限生成单页面网站,只要你在服务器布署程序后这个正门都会自己启动,蓄意程序的作者用你的域名、服务器给他通过搜索引擎带给色流,假若不一遍遍初审代码是十分难发觉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二次开放费用极高!任何渠道买来的程序,基本都是目前市场上著名应用的神似,也就是照葫芦画瓢抄的源码,基本功能大致一样,但假如你想在程序上做一些小改动,从技术层面上都是一个大安装工程,牵一发而动背部,有时侯俩功能还冲突。只是从技术视角来说任务平台,才能从零开发就绝对不要买程序,由于现在公开渠道能抢到的任务平台源码都不能否商业化使用。
做平台虽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在于机制和任务。
现在,市场上所有的悬赏任务平台,包括众人帮、牛帮等早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台,都不可防止一个问题,就是用户存留难、用户存留率低的瓶颈。
问题的关键,然而就在于任务,由于现在无论是做自营的任务平台,还是悬赏任务平台,平台上的任务90%都是同质化特别严重,90%都是一些拉新类的任务。
问题的更深一层在于所有平台的任务用户不能做第二次,在一个用户将所有任务都做了一遍后就发觉没哪些能做的了,再一个有不少的用户对绑卡、注册的任务不信任,觉得我们像个骗局要骗走他卡内的钱一样。
问题的另一层,在于用户转换率相对较低,用户普遍觉得拉新任务做单难度较高,一个平台上放100个任务,用户能做5个即使不错的了。
为了增加存留,我并且把IOS端的卸载按键给除去了,那样就难以长按APP卸载,只好通过设置中删掉,一些小白用户迄今相机里也有我的APP。
调任务平台来说,任务同质化、任务难度大的两个问题几乎是无解的。
在整个行业,做的成功的就是以积分墙为核心任务的、小鱼挣钱、钱咖等平台,它们通过积分墙这些低频的任务来拉动流量和推动这种高总价的拉新任务走量赢利。
但时至现在,我们也不太容易能直接做源头的ASO优化业务,时机不对。
在现在,拉新行业基本就是大鱼吃小鱼的颓势,背部平台碾压小平台。
能不能挣钱!都能!但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任务同质化、产品同质化。
我们一开始做的是20级的用户机制,结果平台的用户关系只发展到第三层就结束了。
就现存在的用户关系里,有太多帐户都是通一个用户注册来薅羊绒的。由于,做完任务能多赚一笔上下级底薪啊。事实证明单纯的分销机制不能支撑起平台的用户下降,只好带给收益的减少和费用的下降。
但做营销作秀还是不错的,仅此而已!
我们从去年二月初至五月底的时间,整个平台的用户APRU值(单个用户贡献价值)仅在3.5元,这个数据也就意味着我无法去买量营运。
学校英语题,按现在头条系广告的收费单价,千展45元、1-2%点击率,大约就是2.5-4.5元每天点击的费用,这么按转换沙漏估算,从点击>下载>注册>做拉新任务>客服初审成功>系统佣金对账,一层一层的流量耗损,每转换一个有效做单用户估计获客费用起码在Arpu值的十倍。
也就是为何你难在各个平台看到有悬赏任务平台投放广告买量了。
拉新这个行业,我认为无论是地推、充场还是网推,真没有他人吹嘘的这么挣钱,也别轻易听信何谓的大鳄吹自己做这个行业赚了多少钱,这个行业绝大多数人赚的都是辛劳钱,一个月赚十万几十万的寥寥无几,现在这个行业竞争早已完全白热化。
讲实话,这就是个捡钢镚的买卖,流量价值也不高。
公平一些的说,我觉得这个行业还是比较适宜一些没啥技术,但又一脊背想挣钱的冲动和猛力的年青莴苣的,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也因人而言吧,我是干不了这体力活。
选择小于努力,选对赛道很重要。
最后,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交流,知无不言,有问必回!
END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加入我们可以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这儿是凝聚2000+优秀互联网人才的圈子,和100个优质项目的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