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配音兼职广告暗藏陷阱,大学生培训贷骗局曝光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许雨珂

“靠声音赚钱,轻松月入过万”“零基础也能学,0元就能上课……” 近年来,这类极具诱惑性的配音兼职广告在各大社交平台铺天盖地,无数渴望增加收入的网友被吸引,然而,本想通过“边培训边兼职”实现经济独立的大学生们,却掉入了精心设计的骗局。

近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消委会”)首次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在省级层面公示投诉案件信息,集中曝光4家公司涉嫌“培训贷”消费陷阱的典型案例。

全省166起类似投诉 “培训贷”主要针对高校学生群体

四川培训贷案例_配音兼职骗局_大学生兼职

记者了解到,近期,省消委会接到14名大学生遭遇配音培训消费贷款套路的消费投诉,涉诉商家包括、、、4家公司。

在四川省消委会发出《消费争议调查通知函》后,4家公司至今仍未反馈信息和配合调查。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4家公司均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经检索,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上的投诉情况发现大学生兼职,从2024年4月16日至今,全省共有166起类似情形的消费者投诉和咨询,投诉消费者涉及全国31个省市,涉及金额92万余元。被投诉商家利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虚假诱导宣传,主要针对缺乏社会经验的高校学生群体。

近期,四川省消委会首次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以省级层面公示投诉案件信息,集中曝光这4家公司涉嫌“培训贷”消费陷阱的典型案例,揭露其以“高薪兼职”“零门槛速成”等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陷入分期贷款骗局的违规行为,为广大消费者敲响警惕培训类消费陷阱的警钟。

如何辨别“培训贷”? 注意4个模式化手法

配音兼职骗局_四川培训贷案例_大学生兼职

据省消委会调查,从案例来看,“培训贷”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化侵权手法。

甜蜜炮弹,精准投放“薪诱饵”。“零经验”“日结300+”“免费培训”“保底收入”“时间自由”等营销话术,直击学生经济压力与成长焦虑。不法机构以“轻松变现”“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关注,实则用高收益预期掩盖消费陷阱,诱导消费者为虚假机会买单。

制造焦虑,虚夸培训高价值。以“专业不符”“需专项技能认证”“基础薄弱无法胜任”等理由贬低消费者现有能力,制造“不培训就会失业、错失机会”的焦虑感,通过心理打压迫使消费者接受高价课程。夸大培训价值,以“投资自己稳赚不赔”“只会多不会少”吸引下单,以“名额马上没了”“现在抢购福利多”等话术营造稀缺感。

规避风险,金融杠杆诱导消费。吹嘘培训贷款为“公司垫付”“分期无压力”“正常流程”等,刻意回避贷款风险。以快速让消费者点击“认证”“审核”,刻意规避“贷款”“利息”“征信”等关键词,让消费者常在不知情下“被贷款”。

合同迷雾,霸王条款侵权益。以“先学后付”“每月仅需几百元”“零首付分期”为噱头,误导消费者在未明确贷款性质时签署分期协议,将培训费用转化为金融债务。一旦签约,即便课程质量低劣也须偿还贷款,面临催债骚扰、征信受损等风险。抛出冗长的《培训协议》和隐藏的《贷款/分期合同》,偷天换日让消费者签订不公平合同,合同中暗藏“7天冷静期后不退费”“违约金高达40%”“指定某地仲裁委仲裁”等霸王条款,限制消费者权益。若因课程质量问题要求退课,可能被索要高额违约金,甚至面临起诉威胁,大幅增加维权成本。

配音兼职骗局_四川培训贷案例_大学生兼职

消费警示:拒绝“速成神话”,通过录屏、截图等方式保留证据

四川省消委会提醒,配音、播音等行业通过短期速成难以达到兼职标准,如果有相关的爱好或职业规划,应当选择正规的培训渠道,系统学习。

如何辨别?省消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机构经营状况,重点规避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投诉较多的机构,降低消费风险。

在签订合同时大学生兼职,警惕将“培训贷”伪装成“学习费用分期”“先学后付”等话术,拒绝在未明确资金性质的文件上签字,避免个人信息被滥用或卷入债务纠纷。务必逐条研读贷款合同,明确贷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及逾期责任,避免被“限时优惠”“名额稀缺”等话术催促签约。

此外,记得留存各类证据,包括宣传页面截图、聊天记录、合同文本、付款凭证、课程质量不佳的相关证明(如录屏、截图)等。如遇消费纠纷可拨打12345投诉,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撤销合同并追回款项。面对商家威胁恐吓要勇于维权。涉及暴力催收等严重情况,应及时报警,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标签: 警惕 配音兼职 培训贷骗局 大学生 消费陷阱

上一篇阿圣推荐三款能赚钱的手游!不氪金也能搬砖,干货请收藏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