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躺平竟成人生赢家?揭秘互联网高级打工人的真实生活
“天天在家不下班,可怕吗?”
作为以前的互联网中级打工人,我本来对这个问题很有发言权。直至我真正开始躺平后,才发觉原先这是个“危险”的圈套。
万万没想到手工活150一天在家做,曾经劝我“多休息会儿”“不然身体就垮了”的朋友们,如今也开始“羡慕”我居家办公了。她们说,总算不用晚上七点挤轻轨,下午九点能够回去了。
这让我意识到一个事实:只要和“上班”“劳累”“996”挂钩的东西,不管怎样做就会被嫌弃。
于是,这些曾被我视为负担的“在家躺平”,居然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人生赢家”。
在家躺平,真的很爽
回想刚宣布“居家办公”的时侯,我是饱含期盼的。虽然,之前每晚起床赶轻轨,白天加班到很晚的日子实在太摧残人了。
但很快我就发觉,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肉感。
最苦闷的并不是在家工作,而是没有人跟你一起分担这种痛楚。
想在家里好好休息,都会被家人当作无所事事的“米虫”。喝水的时侯问我:“你如何还不去下班?”
出门散步的时侯问我:“你还不去搬砖?”
甚至连看个电视剧都要问:“你这是在下班还是在休假?”
更要命的是,我的猫时常会在我工作的时侯跳到我的按键上捣乱。
我想说的是手工活150一天在家做,本喵也是要工作的好吗?!
在家办公很容易遭到各类陌陌消息的干扰。原本只是想静静地写完一篇文章,结果忽然就有无数的工作群找上门来。
于是,三天出来,我只完成了200块钱的绩效,却花了150块在应对工作上。
这让我充分认识到:远程办公其实很省时间、省通勤费,但同时也大大缩减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更关键的是,当你在家的时侯,会有无数的事情想要去做,但又都没有做。
例如整理家里的东西、学习新的技能、陪伴家人......这种事情假如都放到一起,会让你倍感无比恐惧和自责。
按照耶鲁学院的一项研究: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概为12分钟。在这以后,注意力才会增长50%,而且须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去重新集中精神。
换句话说:你的脑部在早上10点到11点和早晨4点到5点这两个时间段,是最容易疲劳的。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段,你就很难再像之前一样高效地工作了。
这也就是为何好多人会在早上高效地完成了好多工作,并且到了晚上就越干越困的诱因。
更可怕的是:当你一闲出来就开始思索“我为何要努力工作?”,这么你大几率会身陷一种深深的苦恼和困扰之中。
以至于有网友戏称:在家躺平的人每天都在跟自己的惰性、对未来的焦虑以及对过去的遗憾做斗争。
其实,以上都是我在居家办公一段时间之后才意识到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也仍然觉得:能坐在自家的床上,简直就是人类文明进步最大的成果之一。
从“躺平”中获得的人生智慧
当我决定真正开始过上“躺平”的生活后,我发觉自己收获到的东西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是我拥有了愈加自由的时间。曾经我总是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照顾宠物、锻炼身体......但显然这种需求都不高。
只要安排好工作的时间和任务量,我们就可以拥有好多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我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看一些有趣的影片、学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其实就是不想任何工作和学习的事情。
这些状态让我倍感异常放松和愉悦,如同重新寻回了自己丧失已久的纯真和快乐。与往年那个绷紧的状态相比,这些生活真是让人如释重负啊!
是我对自己的认知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各类琐事所包围,很难有机会静下心来思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当我们真正开始“躺平”后,才会发觉自己内心深处对于“成功”和“完美”的执念似乎是这么的何必要。
正如知名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在《清单人生》中所说:当我们将这些看似重要却基本不重要的事项从清单中删掉后,我们都会获得巨大的心理压力减轻。
我如今也会定期地把这些让自己恐惧的工作任务从清单上划掉,觉得轻松多了。
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状态。长时间的工作压力让我的身体显得越来越疲乏,以至于有时侯稍微动一下才会倍感四肢麻木。但是因为缺少运动和户外活动,我的心理状态也显得有些忐忑不安。
但当我晓得怎样科学地休息和放松以后,这种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减轻。例如我会借助午睡的时间出去闲逛一圈、做一些简单的健身或则拉伸运动......那些小小的改变让我重获活力。
不下班的日子,真的这么可怕吗?
尽管好多人对我这些居家办公的方法并不太理解甚至有些误会——认为我没有认真工作、没有努力奋斗等等——但我认为这都是由于你们对“上班”和“工作”有一个过分单一的理解所致。
事实上,工作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朝九晚六地坐在办公室里;同理,“上班”也不一定要让我们倍感疲倦和乏味。当一份工作才能让你倍感激动、快乐和有价值时,那它就不是一份“苦差事”,也就不须要被他人左右的情绪了。
所以说啊,与其让工作控制了我们的生活,不如让我们把握自己的命运——不管是选择继续下班还是居家办公,最重要的是能让自己开心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