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投资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线下高额返现项目为名吸收资金产生资金池,以购物积分返现、高额投资回报等诱骗方法吸纳会员投资,谁知资金链破裂,未能向投资人兑现返现,致900余人血本无归。
2020年4月17日,四川成都滨湖区人民检察院申领的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向我们揭发了这家通过所谓的返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公司的运作真相。
承诺订购股权可获利千倍
2016年2月,杨某与别人创立了一家贸易公司,但仍然没有实际经营,其了解到某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投资模式“非常挣钱”后,就开始找寻合作伙伴,后通过别人介绍认识了朱某,杨某向朱某推荐了上述互联网金融平台,称在平台商城上冲值,平台承诺以积分返现方式,实现“消费全返”,这个积分可以根据每日万分之五来提现,通过所谓的积分杠杆,实现花1元可以获得7.25元利润回报的“发财梦”。二人一拍即合,准备参照这个平台的经营模式,一起经营公司。2016年6月,朱某注资杨某注册创立的贸易公司,并兼任公司法人购物返利,杨某则兼任公司监事长。
根据杨某与朱某的思路,客户可以在公司的网上商城和手机顾客端注册成为会员,并通过消费获得积分,根据每日积分总量的万分之五提现。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吸引资金,之后用这笔资金去发展公司业务,甚至实现公司上市梦想。杨某还设计出一个股权投资项目并承诺:只要投资9600元订购股权,待公司上市就可以获得1200万的回报。跃跃欲试的投资者们抵御不住这样的诱惑争相加入,最终坠入了这个美好的“愿景”里。
返现幌子暗含玄机
朱某的贸易公司为了吸引更多人投资、吸收更多资金,随后还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线下投资项目,无一不承诺高额返现。在一些公开宣传中,杨某绘声绘色地向新老投资者介绍返现模式,并抛出糖衣炸弹——只要成功拉他人投资,才能获得5%的推荐奖。很快,投资者们一传十十传百,拉着亲朋好友、街坊邻里参与进来,公司的资金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杨某提出这种项目主要还是为线下公司发展进行“圈钱”。而在资金的支配使用中,不仅部份用于公司经营外,一部份是把圈来的资金用于退还顾客到期的返现,一部份投到哪个承载了杨某和朱某发财梦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她们希望把金融平台帐户中的积分池做大,因而获得更多的回报,以致仍然在上面复投。她们算出来,只要这个平台不倒闭,她们就有能力兑付投资人的返现和本息,还可以赚上一大笔,朝着公司上市梦想再进一步。
资金链破裂东窗事发
但二人的计划中潜藏着一个致命缺陷——面对须要兑付投资人的高额返现,公司正常经营的收益根本没法兑付,实质上公司经营的线下零售商场也属于巨亏中,所以她们像赌场一样把“宝”全部压到了该互联网金融平台上。但是,美网恢恢疏而不漏,2018年5月,被寄寓全部希望的该互联网金融平台因涉嫌非法集资活动而被公安机关查获。此时杨某和朱某的贸易公司也无力退还投资人的返现和本息。投资人的返现被一拖再拖,不要说公司上市了,就连本息也赔进去了,于是投资人纷纷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遂结案侦查购物返利,后移送上海市滨湖区检察院审查控告。
2020年4月,该涉案贸易公司、杨某和朱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上海市滨湖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
事实上,本案中非法集资的手段并不复杂,借助的就是投资者以小搏大的趋利心理,屡屡得手。
检察官在此提醒:投资者要树立理智投资观念,选择合法正规的金融机构,在投资前多作“功课”,查询资质、咨询相关法律和金融专业人士,涉及大宗投资时一定要和家人沟通商量,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犯罪分子宣扬的低风险、高利润投资项目所迷惑眼睛,一旦发觉有投资理财平台或结伙存在经济犯罪的线索或情况,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举报或则向公安机关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