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创业 涟源:扶贫车间建设稳定增收“平台”

益阳市把当地特色产业与帮扶车间相结合,构建稳定创收“平台”。该市于2019年2月份投入生产,豆制品产量1000万左右。图为该公司帮扶车间的职工们正在抢抓生产,把效益赶上来。刘再丽摄

刘芾龚雅丽刘再丽李凯平

大地回升,草木萌动住家创业,三湘大地春光渐淡。3月27日,游走在衡阳市各乡镇的脱贫车间内,均是一派勇士朝天的生产景色。组装机器人襟翼组件、生产薰香、制作艾草足贴、加工豆制品……虽然工作内容不同,而且人们的身上都充溢着同款微笑。

去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南县县委市政府通过促进脱贫车间建设,引导特困人口就近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目前,南县市在江苏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共认定帮扶车间83家,涉及农副产品加工、种植种植、电子产品、日用具、制衣等多个行业,开发岗位数148个,推动就业2273人,其中吸纳贫苦劳动力就业1034人,人均年创收12000元以上,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成效显著。

住家创业_住家创业_住家创业

楼上生活,楼下就业——

“搬”出来的就业路子

3月17日,白马镇易地帮扶搬迁安置区里,49名工人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繁忙着。德晟智能科技车间负责人介绍,在这儿下班的大都是安置区的搬迁户。

“上楼住房子住家创业,下楼有活干,这在先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易地搬迁群众周蓉边组装机器人襟翼边笑着道,“家里有8口人,4个女儿,公司为了便捷我们照料家里,4点50就上班了,还提供免费西餐,如今在家照料奶奶和儿子的同时,每位月还有3000元收入。”

白马镇聚焦扶贫攻坚、立足实际、精准加码,积极创造优良的招商引资环境,吸纳白马镇在外能人志士回去创业。监事长刘辉华在深思熟虑后回去创立分厂,在安置区构建“扶贫车间”,产生了“下工上住、前店后家”的布局。“公司创立的使命是解决100个贫苦劳动力就业,帮助100户特困户扶贫,目前已解决33个。”刘辉华信心满满道,“家里职工队伍很稳定,培训成本低,下一步公司计划改建产房,将产业做大做强,保障帮扶车间的可持续发展,让贫苦群众有稳定收入。”

点业融合可致富。南县紧扣就业帮扶,颁布《涟源市“扶贫车间”建设施行方案》,拟定相应的奖励扶植新政,鼓励各种经营主体在贫苦人口相对集中、剩余劳动力较多的乡村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构建帮扶车间,采取“企业+帮扶车间+贫苦户”模式,为贫苦户提供就近就业、稳定就业、灵活就业、居家就业平台。截止3月25日,全市已有11家坐落易地帮扶安置点或安置区域的“扶贫车间”全部开工复产,吸纳198名贫苦人口就业。

居民成为下班族——

“变”出来的致富希望

3月16日,夜幕降临,南县市伏石村海拔800多米高的胡家坪村一家帮扶车间内,负责人陈吉尾开始清点40余名工人三天的劳动成果。“最多的居民三天可以组装3000多个徒步扣,每位月薪资在2500元左右。”陈吉尾说。

“没想到58岁的我能够在家旁边找到这样的好工作,轻松,不用出远门,2000多一个月,每晚按量上放学,在家旁边才能把钱挣了,如今家里的日子也跨过越好了。”谈到这份工作,2019年成功扶贫的付德英喜上眉梢。

村庄地处偏僻,奶奶男孩居多,陈吉尾的脱贫车间工人大多在50岁左右。车间原先只是一个专门生产徒步扣的家庭小作坊,道县居民局势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清锋了解该车间情况后,引导她向帮扶车间发展,并帮其宣传、组织技术培训、加大扶植力度,陈吉尾的生产车间渐渐走上了正规化,吸纳的贫苦户在总工人数目的30%以上,居民摇身一弄成为“上班族”。

南县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针对贫苦户这个特殊群体,把产业链条延展到乡村,将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简单工序放在农村,积极为老、弱、病及残障的贫苦户量身制订特殊岗位,扩宽创业就业渠道,迸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更多的贫苦户实现增收创收。

3月17日,暖风掠过,春阳斜射在新建厂房上,厂房内,工人们忙中有序,调料、筛粉、搅拌等7道工序做完,一束束包装精致的成品香“新鲜揭晓”。

“以前在矿山工作,由于意外造成下肢残障,因残致贫,后在政府的帮助出来到这儿,成为一名即将的机香工,有了稳定收入,平均三天能挣160元左右。”53岁的李志长笑着说,“像我这样,出去也找不着活干,家里有两个儿子读书,也是走不开。感谢政府安排的这个好工作,让我心中塌实了不少。”

“扶贫车间建在老百姓家旁边,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又帮助了群众就业创收。”老板李斌全说,公司目前有工人70多名,其中来自特困户的43个,公司起码可吸纳200多人就地就近就业,公司产品包括沉香、檀香、艾香等多个系列共100多个品种,远销全省各地。“我们是按件计酬,只要工人们耐劳,收入十分可观。”

构建长效扶贫机制——

“稳”出来的幸福生活

3月17日,世标大旁边,工人们正有序地将货物搬上卡车。“这批货是发给的,目前手上上百万的货要出,忙着哩!”世标老总李繁盛说。

该公司坐落河塘镇易地帮扶搬迁集中安置点上,属于衡阳市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主要生产足贴、泡足粉、洗衣槽清洗剂等,2019年7月份即将投运,总值2000万左右。“今年我打算变集中生产为分散生产,以村为单位,将部份艾叶包领取到村上面进行生产,扩大产值的同时,帮助更多农民扶贫。”李繁盛接着说,“为了企业的长足发展,在政府扶植下,公司还耕种村里的荒山荒坡建成5000亩艾蒿养殖基地,目前已栽种800亩。”

积极“开源”,开发就业岗位。为了推动更多贫苦户扶贫,道县积极引导和鼓励涟商企业资本下乡,引进有实力、可持续、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其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并以协议的方式将扶植扶贫成效与奖补力度紧密挂钩,对各种经营主体给以适当奖补,让企业乐意来、留得下、有钱赚,进而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市里在厂房家装、人员急聘等环节给与了高效服务,2019年2月份投入生产,豆制品产量1000万左右,工人月薪资3000左右,目前产品供不应求,我们打算在两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再降低一条智能化生产线,优先急聘贫苦户,为故乡尽一份力。”生产车间书记李勇红接着说,“将产品打响,把车间做大做强,乡亲们就不用出远门打工了。”

游浆腐竹以质嫩、味鲜、营养丰富作为安乡的特色产品,政府将当地特色与帮扶车间相结合,构建稳定创收的“当家”项目。通过信息化形式进行宣传推广,“本地招工、线上急聘”有机地将企业用工需求与居民就业需求相结合,鼓励企业吸纳搬迁群众就业,鼓励搬迁人口通过诚实劳动增加收入,鼓励贫苦劳动力学会、学通、用活一技之长,尽快过上幸福生活。

标签: 涟源市 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创业 三农

  • 评论列表 (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