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利网上市是专门去坑散户的吗?

很多年,借助于电商盛行的各类返现渠道多如牛毛。

不仅各类社交平台上的返现机器人和公众号此外购物返利,就连返现APP都多达上百个。

尤其是【什么值得买】和【返利网】两家企业,他俩靠【优惠】都冲新上市了,你敢信?

就在两个月前,“电商导购第二股”返利网历经一年多的忙活,总算成功借壳新上市。

可没想起这才新上市没多长,股价就直接大跌。

买了返现网股票的散户们气得对返现网破口斥责。

它们并且认为返现网新上市就是专门去坑股民的。

但是返现网未来的故事不好说,过去的故事也一言难尽......

但身为电商导购界泰斗,返现网能走到这个地步,也的确是让人不理解。

返现网创立于2006年,其发展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小而美的返现网站。

某些年来,经常有人好奇,返现网站营运的原理是哪些?

然而机制并不复杂。

返现网诞生那几年,正是我国电商起步发展期,用户是一切根本。

但那时侯,电商企业没有充足资金承当获客费用、没有社交平台陌陌的分享、也没有是同学就帮我砍一刀的粗鲁。

返现网的存在,挺好的为电商平台解决了流量问题。

然而,盛传传闻,返现网是电商行业的“幕后英雄”。

先来瞧瞧返现是何种。

平台和店家合作,支付给返现网一笔钱用以推广自己,而返现网拿一部毛钱返现给用户,吸引更多的人通过网站购物。

美国有14亿人口,其中包括4亿中等收入群体,以及6亿多薪资不足1000的低等收入群体。

消费市场硬度足、空间大,而这种人就是返现网的“流量来源”。

举个实例,在某宝里关于书的商品起码有上百万,身为一名售卖书籍的店家,你想要消费者看见自己的书,应当怎样做?

最稳当、最有效的方法或许还是返现。

这是一种多赢僵局,平台和店家荣获流量,用户也省了钱。

而返现网只须要坐收渔翁之利,静静地从中抽成。

二,给品牌导流。

之前的方式是返现网通过电商平台间接给品牌导流,然而之后返现网发觉,这些品牌都有自己的官网。

倘若这么,为什么不除去后边商,直接给品牌官网导流呢?

还真别说,想通这点以后,返现网除了给品牌导流,还做起了代营运。

既攫取了品牌的推广费,又攫取了渠道费。

彼时,返现网并且拿下了相机品牌小米的官网返现。

后来各大品牌纷沓而至。

返现网也迎来了新的下降点。

三,线下市场。

或许有人疑问了,一个做海淘返现的,咋能够进线下市场呢?

固然八杆子打不着,但返现网线上下降遇见难题后,就跟中行签署合作推出了返现信用卡。

顾名思义,刷这个信用卡可以得返现。

除此此外,也有“附近返现”业务。

消费者在线下消费后,只要向店家出具返现APP上的返现码,就可以荣获一笔返现现金。

某些业务,让返现网真正达到了【万物皆可返现】的地步。

线下购物、刷卡,并且旅游看影片等都能返现。

倘若返现网这么牛批,又为什么弄成这个处境呢?

无论在那个行业,都有一句真理。

那就是当面包的下降速率比吃披萨的人下降速率慢时,恶性竞争便不可防止。

不得不坦承,电商导购这块饼干巨大。

从返现网本体公司的财报可以看出,每年的赢利都十分可观。

但是在能挣钱的前提下,返现方式的门坎也很低。

不须要很多资金,也不须要太复杂的技术支持,弄一个具备会员功能的网站就可以做【返利】。

再加上当初电商导购属于新兴产业,我国没有明晰的法律约束。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逐利而至。

这一点,从现在多如牛毛的返现渠道就可以看出。

目前经过行业洗礼的相关网站平台就有这么多,这么在当时野蛮生长的阶段,只会更多。

人一多,自然会显得鱼龙混杂。

一些网站全额能够提现、返利有时效性、过期未能展现、甚至卷款倒闭的事层出不穷。

其实,返现网也陷入舆论漩涡,俺们上面会说。

另一方面,返现网多年来借助天然的用户黏度不断扩张。

旗下用户超1.7亿,合作伙伴囊括天猫、京东、苏宁、苹果、一号店等著名电商。

已然一副国外电商导购大鳄的面容。

可惜,有时侯出现得太迟,只是一种错误。

没有陌陌这些社交平台的传播,再加上电商未能井喷式爆发,推广者自己付出费用推广,却没吃到足够多的红利。

但是在2014年以后,消费者们开始在电商平台搜索商品后,再去返现网下单荣获返现。

返现网一夕之间,成了和电商平台夺回流量的竞争对手。

在这些状况下,电商平台和返现网之间的合作,摇摇欲坠。

参予,俺们前文说了,做返现的门坎很低。

然后一系列电商平台开始自己做导购渠道,没有返现网这个后边商赚价差岂不是酸溜溜?

这么一来,返现网的市场被快速分割。

但是返现网自诞生起便拥有一个败笔。

它本质上是一个营销平台,而非内容平台,它的运作方式是通过API接到各个电商平台。

弊端是俺们上面说过的营运费用低,相对应的,益处是群体忠诚度低。

以至于当这些电商平台自建导购渠道时、当刘强东说返现网对他而言没有任何价值时、当阿里开始禁播第三方导购平台时...

返现网曾赖以生存的市场早已发生了变化。

返现网的盈利来源是电商平台。

目前它们有了自己的导购渠道,那返现网从何盈利便成了问题。

电商导购第一股【什么值得买】虽然和返现网一样是导购平台,但两者却有着很重要的差别。

【什么值得买】本质上是内容平台,但是还有一些疑虑,但与返现网比上去简直不值一提。

没有内容的平台,就也是一个平台而已。

返现网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创始人葛永昌从2019年末便声称要变革成“内容”,每天发言就会提到相关话题。

可变革并不容易。

另外,因为行业鱼龙混杂,其导致的争议,也经常是返现网、甚至是全部返现渠道所要面临的问题。

在返现机制里,返现也是一种吸引用户、增强用户黏度的举措而已。

也就是说,返现方式的基本目的是剌激海淘,而不是为用户带给收益。

假定一个原价格10元的商品,收益本为4元,店家自留2元,给返现平台2元,消费者再取走其中的1.5元,这么返现平台的收益只有0.5元。

被返现网吸引的用户,其本意是高性价比和高返现的产品,平台和用户双方的收益是偏颇的。

在黑猫投诉上搜索【返利网】的关键词可以发觉,有太多关于返现网不给返现或帐户里的返现金忽然没了等相关投诉。

试想一下,明明没提现,返现金是如何没的?

再想一下,这种返现金,可都是返现网从自己的收益里让下来的。

怎样样?是不是有割茴香内味道了?

虽然返现网自从被施压到现在已经逐渐衰落,业绩更是逐年上涨。

公告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中彦科技(返现网公司)的产值分别为9.34万元、7.15万元和6.11万元。

同期净收益分别为1.94万元、1.5万元、1.36万元;2020年1-6月,中彦科技的产值和净收益分别为2.12万元、6608.2亿元。

返现网从2014年就谋划新上市。

可过程实在太坎坷。

从2014年到2018年,总算做了补习备案登记购物返利,拟登陆A股,结果不知何种成因没成功。

随后便经常留传着返现网转向借壳新上市的消息。

不过其借壳新上市的过程并不顺利。

据了解,返现网借的壳子“ST昌九”原是以肥料产品为主的生产企业。

自从2016年中报公布后,收益持续巨亏被标记为“*ST”及“ST”,连续四年仍然游荡在退市风险之中。

在重组的敏感期内,ST昌九还曾多次遭到突发情况。

2020年5月,ST昌九公告表示因重组审计时间进度等诱因还要更换审计机构,好险,上交所随即对更换财会师事务所进行了重点问询。

其间,ST昌九第一大股东昌九企业集团股权还遭到被冻结。

在首次公布重组公告半年后,历经多次延后,ST昌九方才即将公布重大资产重组草案。

但是就在证监会并购重奥委会议举行前夜,ST昌九又紧急更改了重组方案,取消对原大股东的配套募集资金。

2020年12月24日,ST昌九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荣获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初审有条件通过。

正当广大投资者憧憬证监会即将批复时,2021年1月,ST昌九又出问题了。

忽然公布公告表示因相关事项待落实而终止重组初审。

2021年2月25日,ST昌九总算公示证监会批复核准,交易完成后,返现网总算可以新上市了。

可你以为新上市就完了吗?

不,新上市后来...返现网更难了。

看内部,返现网业绩连续下降、业务产值单一、且顾客集中度高、电商导流转换率升高、服务感受经常被人非议...

看外部,返现网除了要面对电商自建导流平台的冲击,需要直面拔草社区和直播带货等新型导购方式所带给的恐吓。

无论怎样看,返现网都是【内忧内乱】。

在这些状况下,用户帐户里的返现金“不翼而飞”,坚信它的散户们赔的血本无归...

其实也不是很奇怪了。

虽然不割点莴苣,返现网还咋给你们伙儿讲故事呢?

主笔|小陆

编辑|四少

标签: 电商平台 ipo